当前位置: 100md首页 > 医学版 > 医学资料 > ppt&课件 > 课件02 > 正文
编号:11665123
隐源性肝炎的诊治策略.ppt
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参见附件(579kb)。

    隐源性肝炎的诊治策略

    基本概念

    肝炎综合征的概念

    ? 工作定义:肝炎是一组由特定的临床、生化和病理学发现组成的综合征。

    ? 临床表现:损肝因素+肝炎相关症状和体征。

    ? 生化改变:以血清转氨酶升高为主的生化异常。

    ? 影像改变:肝损图像,肝、脾肿大。

    ? 病理特征:弥漫性肝实质性炎症。

    肝炎综合征的分类

    ? 病因学分类

    ? 伴随疾病分类

    ? 发病机制分类

    ? 组织学分类

    ? 排除法分类

    病因学分类

    ? 感染性 急性病毒感染 慢性病毒性肝炎 真菌 寄生虫 细菌 分支杆菌 钩端螺旋体

    ? 非感染性 酒精 药物和毒物 遗传性/先天性疾病

    获得性代谢性

    其他

    伴随疾病分类

    ? 风湿性疾病累积肝脏

    ?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

    ? 伤寒、败血症伴肝脏损害

    ? 血液系统肿瘤累及肝脏

    ? 胆胰疾病继发性肝损伤

    肝炎系全身性疾病或其邻近脏器疾病累及肝脏的表现

    发病机制分类

    ? 自身免疫性肝炎

    ? 变态反应性肝炎

    ? 缺血性肝炎

    ? 肝移植排斥反应

    ? 移植物抗宿主病

    组织学分类

    ?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

    ? 肉芽性肝炎

    ? 难以分类的肝炎?隐源性肝炎?

    ? 假性肝炎

    非肝炎的肝脏病

    非肝脏的其他疾病

    大致正常肝组织

    隐源性肝炎

    ? 定义:异质性疾病,病因和发病机制隐匿,组织病理学缺乏特征性表现。

    ? 同义词:病因未明性肝炎、不明原因性肝炎;未分类肝炎、特发性肝炎

    ? 近义词:非甲-非戊型肝炎;非甲-非庚型肝炎;病毒性肝炎,未分型;病毒性肝炎,病原未定

    隐源性肝炎的概况

    ? 临床表现:不一,从亚临床型、生化异常,至重症肝炎、失代偿期肝硬化。

    ? 分类:急性、慢性、隐源性肝硬化。

    ? 流行病学:非甲-戊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的15-20%以上,不明原因性肝炎的10%-15%以上,肝硬化的5%-10%以上。

    ? 危害:与失代偿期肝硬化、原发性肝癌、肝功能衰竭密切相关。隐源性肝硬化是美国接受肝移植患者肝硬化的第三位原因。

    原因分析

    常见原因

    ? 病毒性肝病

    ? 药物与中毒性肝病

    ? 自身免疫/变态反应性肝病

    ? 先天性代谢性肝病

    ?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

    ? 非肝炎的肝脏病

    ? 基本正常肝组织

    ? 非肝脏的其他疾病

    病毒感染

    ? 已知肝炎病毒感染漏诊

    ? 非嗜肝病毒感染

    ? 新型肝炎病毒感染?

    已知肝炎病毒感染 李彤,庄辉.中华内科杂志,2003;42:435-437

    ? 范金水等检测我国8个城市184例非甲-非戊型肝炎病人,其中HBV-DNA单轮PCR阳性率为9.1-23.5%,缫式PCR阳性率31.8-62.5%。

    ? 庄辉等发现在我国6个城市104例非甲-非戊型肝炎病人,55.7%为已知肝炎病毒现症感染。

    ? 何忠平等及国外Chemin 等也有类似研究结果报道。

    血清学标记物阴性的病毒性肝炎 常见原因

    ? 病毒基因的多态性及变异,以及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低下或处于"窗口期",导致血清病毒免疫学标记物阴性。

    ? 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,导致血清病毒免疫学和(或)基因检测无阳性发现。

    ? 其他:抗-HBs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(3-6%)

    血清学标记物阴性的病毒性肝炎(<5%)

    血清HBV DNA阴性的慢性HBV感染

    "大三阳"标本出现HBVDNA阴性结果 王火生,等.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;14:541-543

    ? 原因之一: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直接抑制病毒复制.

    ? 原因之二: 与试剂有关,即为假阴性或漏检. PCR引物区突变是PCR扩增失败的常见原因.

    ? 诊断对策:必须采用不同厂家试剂或不同引物对标本进行扩增.

    重视非嗜肝病毒的损肝作用

    ? 可导致肝脏损害的"非"嗜肝病毒很多,包括巨细胞病毒、EB病毒、1型人类疮疹病毒、HIV等

    ? 与HAV一样,非嗜肝病毒偶尔亦可导致慢性肝炎

    ? 此外,尚需重视肝结核等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

    非嗜肝病毒所致肝炎的临床特征 中华肝脏病杂志,2004;12(3):129-130

    ? 病例:68例非甲-非戌型肝炎,其中男41例,平均年龄30.6岁。检测单纯疱疹病毒、EB病毒、MCV、柯萨奇病毒的IgM抗体及自身抗体。

    ? 结果:非嗜肝病毒感染43例(单纯疱疹病毒9例,EB病毒12例,MCV8例,柯萨奇病毒14例),AMA/ANA阳性13例,不明原因12例。

    ? 特点: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肝炎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,症状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轻型,但血清ALT(743+/-142U/ml)、TB( 97.4+/-47.3umol/L)、平均住院日(15.8+/-4.5d)均较同期所收急性病毒性肝炎轻。

    肝炎病毒研究大事记

    ? 1965年,发现澳大利亚抗原(HAA)即HBsAg

    ? 1971年,发现HBV DNA多聚酶

    ? 1973年,发现HAV病毒颗粒

    ? 1975年,提出NANB肝炎的概念

    ? 1977年,发现delta抗原和抗体

    ? 1987年,发现HEV病毒颗粒

    ? 1989年,HCV、HEV基因相继克隆成功

    ? 1994年,发现已型肝炎病毒(HFV)

    ? 1995年,发现庚型肝炎病毒,GBV-A,B,C

    ? 1997年,发现TT病毒

    ? 2000年,发现SEN病毒

    新型嗜肝病毒感染? NO

    ? 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患者,约10%-20%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阴性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PT附件(579kb)